PART4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自己給自己的壓力,東西沒寫完縂覺得有一份虧欠。。。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前一篇提到我們選擇pre-ferments 的老麺種需要考慮的向度。。。
我根據找到的資料來界定一些和老麺相關的名詞:
1。poolish : 100% 水合( hydration %)的老麵糰。
所謂100% hydration 簡單的說就是 粉 100% + 水 100% , 1:1 的比例.
。 發酵時間長短,取決於使用的酵母種類和量,例如:instant yeast 0.2% 大約 12-16 小時。希望縮短時間,則增加酵母量。
。如果此用自己培養的wild yeast , 先製作 1:1 的starter ,例如 300克 starter + 300 克 粉 + 300克水 如果 starter 活力正常,大約16-18 小時由於100克的starter只能養出 300 克的老麵糰,所以每次留下來的兩必須大於第二天需求的 1/3。
。發酵溫度控制在 13-15 度C , pre-ferments 完成後 PH 值大約在 5.5但是 PH值會隨不同的麵粉改變,例如裸麥會低於 5.5 。一般在操作的時候會採用逆向工程,就是先設定 (1)麵粉種類 (2)期望PH值回頭找出需要的溫度和時間組合.
。 如果一次用完就重新陽下一次,隔夜使用,我們一般稱它為宵種( overnight pre-
ferments),如果每次留一部分,當下一次的 starter , 我們一般稱它為 麺種。有些書商爲了區別宵種和 Levain 麺種,在同樣是100% hydration 的前提下, 把前者稱爲 poolish 後者稱爲 Liquid Levain ( levain 有人翻譯成 魯邦種 )
。爲什麽 liquid levain 不一次用完呢,還要留一部份到下一次,主要在於 starter 的
取得不像domestic yeast 那麽容易, 但是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希望能夠保存得來不易的特殊風味菌種,代代相傳,形成傳説中的千年老麺,成爲文宣、 採訪的大梗。哈!我經常嘲笑自己,做麵包不到七年,所以沒有神化般的老麺。還 需努力,因此,店裏任何角落都看不到天然酵母四個字,跟不上流行。
以上,可以參考以下一些資料,有些嚴肅學術性的報告,就不列出來了,有需要,請留言告訴我你的問題所在,如果我能找到相關的資料,會儘快傳給您。
(1) 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Pre-ferment ( 維基百科)
(2) FCI 教科書 P.73
(3) 這一段影片介紹 poolish 的製作 ,裏頭提到兩种酵母:
其一為 commercial domestic yeast
另外一種為 wild yeast
2。Biga : 低於 55% 水合( hydration %)的老麵糰。
各家定義不盡相同,我取比較為大家所接受的定義 。FCI 教科書p.73 定義 在 50%-55% 之間。
。 一般我們討論到意大利的老麵糰,大約都是使用 biga , 由於含水量比較低,有時候會稱呼它為硬種。
。 biga 和 poolish 都不含 鹽(salt).
。在臺灣很多店家普遍採用 2:1 (粉水比例 ) 的硬種老麺 基本上就是biga的範圍區間。
。 biga 和poolish 一樣,可以用 commercial domestic yeast 啓動,也可以用 wild yeast starter啓動。 domestic yeast : 粉 100% ,水 50%, yeast 約 0.2 % ,同樣,酵母的量,取決於時 間、溫度、麵粉的種類和特性。 wild yeast starter: starter 100% + 粉 66.6 % + 水 33.4% , 因爲,保留下來的量,下一次最多只能達到 2 倍的量,所以要從下一次需要的量,反向計算這一次的量。例如明天需要 400克,今天如果留下來的低於200克,明天就開天窗了。簡單的說,每次留下來的量必須高於下一次的1/2,還得把下下一次的量都算進來。
。biga 提供一個較佳的無氧發酵環境,相對的損失前置發酵充分水合,把大部分的水量放在後頭,SFBI 更根據這個理念,創出 雙水合法(double hydration ),原理其實大同小異。
以上,參考一些資料,如下,同樣的一些嚴肅的學術性資料,就不一一提列了。
(1) FCI 教科書 P.73、p.74 .
(2) http://www.thefreshloaf.com/node/12792/biga-vs-poolish-ciabatta
這是一篇很精彩的討論,以拖鞋麵包爲例,討論 poolish 和 biga 的差異,值得一 讀。 哈!最後,搬出來的論點是 ”And last, "biga" used to have a precise meaning in the Italian baking tradition。。。。“ 唉!
(3)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kto7FFsl2o&feature=related
這是一段 Cibatta 的製作影片,在片尾你看到的氣孔會令你詫異,提供參考。
(4) http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YX_6l2bmvQI&feature=related
這是no-knead( 不攪拌)的觀念製作拖鞋麵包。
3。sponge :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抱歉!工作了一下午,眼睛睜不開了。。。先打住。。。找時間繼續完成。。。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