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PART2


 


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.


 


楊文卿老師送來上星期拍的照片。。。





 


真是難爲他了,老闆娘和火頭工,一直以來都拒絕以個人為主體的訪問、出書。。。


 


現在、以後。。這個原則是不會變的。。。


 


因爲,我們覺得不需要把社會資源浪費在這上面。。。


 


因此,楊老師這一次的拍攝,我們同樣堅持這一點。。。。


 


我們希望表達的是一個麵包師傅的精神。。。


 


這是很抽象的主體,。。。可是。。。當我看到照片的時候,。。。。


 


我知道,楊老師做到了。。。。


 



[ 淩晨4、5點,當大家還在睡夢中的時候,大部分的麵包師傅已經開始工作了。。經常嘲笑自己,這個叫做“衆人皆睡我獨醒”。。。。]


 



[ 晨光熹微。。。麵包要進入後段發酵了。。。。這是今天這一篇文章的主題。。。]


 



[ 這是火頭工的晨間運動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]


 


 


 



[ 拖鞋麵包入爐了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]


 


 



[ 天亮了。。。。前臺人員。。。。產品上架。。。。。]


 



[ 各個頭好壯壯。。。。。。滿心喜悅。。。。一大早。。。客人上門了。。。]


 



[ 當別人一家人在吃晚飯的時候,有洗不完的工具。。。。。]


 


 



[ 最後。。。把烤箱、發酵箱、攪拌缸。。。擦得亮亮的。。。今天的工作才算結束。。。。]


 


麵包師傅的辛苦只有做過才知道。。。。


 


記得6年多以前,剛開始做麵包。。。常到其他師傅的店家去買麵包。。。。


 


回來後,經常批評別人的麵包。。。這個太乾。。。那個皮太厚。。。


 


中心沒烤熟。。。。沒有麥香。。。。


 


好像全世界只有火頭工懂得吃,。。。其他人都是笨蛋。。。火頭工説了算。。。


 


現在回想起來,捏了一把冷汗。。。還好,沒有訴諸文字。。。。


 


一個認真執著的麵包師傅,遵循古法,努力嘗試做出感動自己的麵包。。。


 


希望每天把這份感動傳遞給每一位愛護他的客人。。。。


 


更希望每一個麵包都像藝術品。。。。。。


 


然而整個麵包的製作過程太複雜了,每天的濕度、溫度。。。。。都不盡相同。。。。


 


麵包師傅,每天一顆心懸在那裏。。。。起起伏伏。。。。


 


後來,火頭工文獻資料閲讀越多,範圍越來越廣。。。。我逐漸了解。。。。


 


每天做出來的麵包如果都長得一樣,那問題才大。。。。


 


回想那時候,隨便花個幾十元錢,吃人家一口麵包,就大放厥詞。。。真是不應該。。。。


 


現在,再看別人的麵包。。。只看到他們的努力與辛苦。。。


 


社會對麵包師傅的價值觀也正是如此。。。


 


我在店裏就曾經有客人當我的面前,告誡她的小孩:


 


[ 你不好好念書。。。以後就像他一樣去做麵包。。。。。]


 


社會用最低的地位評價來設定麵包師傅。。。。


 


可是卻用最高的標準來要求麵包師傅。。。。


 


一點點疏忽。。。麵包師傅就可能被打入十八層地獄。。。。


 


一生的努力。。盡歸於零。。。。


 
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
 


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
 


囘題是岸!????!·#¥%……—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 


前一篇文章,簡單扼要的説明,老麵糰在整個麵包的製作過程,扮演前置發酵(Pre-ferments)的角色。。。


 


討論到爲什麽需要把麵包的制程,切割成好幾階段。。。。


 


今天,這一篇文章,我再整理一些資料。。。。給喜愛做麵包的格友們。。。。


 


我們在明確定義各種不同老麵糰之前,有些必須了解的部分,我再進一步的説明:


 


1。所有動作同時進行的原則:


 


     許多人會有一個疑問,爲什麽很多經典麵包書籍、資深的麵包師傅。。。都一直強調低溫長時間自然發酵? 原因在於水合 麵筋的形成、酵素的自我分解、酵母、乳酸菌、醋酸菌的發酵作用、。。。包括某些膳食纖維的溶解。。。都是同時間進行的,我們片面去縮短單一的動作,可能導致其他動作無法在縮短後的時間内完成,導致整個麵糰的組織、酸度、彈性、氣孔、。。。簡單的說,整個麵糰的風味改變了。


 


2。水中溶解的氧氣 (dissolved oxygen  (DO))對於發酵過程的影響:


 


   溶解在水中的氧分子濃度, 一般在12毫克/公升左右(0-20mg/L),不同的溫度會有不同的飽和量。


 


(DO值 ,我 參考兩份資料來源 :


 


http://creekconnections.allegheny.edu/classroomresources/Chemistry/DissolvedOxygenSheet.html


 


http://water.epa.gov/type/rsl/monitoring/vms52.cfm



   這裡指的氧分子是指溶解在水中的氧氣,溶解,是沒有任何化學變化的,以完整的氧分子形式存在水中,麵糰的含水量高低,直接影響到麵糰裏頭氧氣的含量。


 


  關於溶解在水中的氧分子對於發酵過程的影響,很多研究機構和企業對這個部分有很深入的研究報告,我參考了很多篇,有些文章引用了很多生物化學的資料,火頭工還看得霧傻傻。。。在努力之中,先提供以下這一篇比較容易了解的PDF檔案:


 


http://www.google.com.tw/url?sa=t&rct=j&q=&esrc=s&frm=1&source=web&cd=1&ved=0CCEQFjAA&url=http%3A%2F%2Fwww.eutechinst.com%2Ftips%2Fdo%2F07_DO_fermentation.pdf&ei=fw5yUPfbOuKJmQXDoYCoBg&usg=AFQjCNF3K9n0Bq_QSfAObgZWlNgcGMJDDw&sig2=DZMt1swkO52qv7ocAo3Opw


  


這個部分可以讓大家了解,老麵糰裏頭的水量多寡,產生的影響,了解這個部分,對於 poolish、biga、sponge。。。就很清晰的了解,這些只是因爲需求而產生的變化,有時搞的神秘兮兮的,只是商業上噱頭的技巧而以。


 


3。酵母與精子不同,它不會游泳,只有布朗運動,使用前的活化動作是很重要的:


 


       關於布朗運動的資料可以參考維基百科 :http://en.wikipedia.org/wiki/Brownian_motion


 


        酵母基本上只有布朗運動,靠的是浮力、重力此外,就只能靠人工的攪拌。。。因此在使用酵母,特別是顆粒狀工業酵母,在使用之前,先進行小部分的水合,除了協助部分的酵母和水中溶解的氧氣接觸外,活化酵母,但這個部分的功能有限,因爲水中糖類元素不多,主要的功能還是在於離散酵母的分佈,均質的功能,進入攪拌階段的時候,能得到最大的分佈面積,促進酵母在麵糰裏的發酵功能,同時使麵糰的組織更加均勻。


 


    關於活化酵母部分,可以參考kingauthurflour 的一篇文章,順道可以了解 active dry yeast 和 instant yeast 的差異:  http://www.kingarthurflour.com/recipe/yeast.html


  看完後,您會發現和我的説法有些差異,主要原因在於水溫可以增強酵母的活力,但是即使加入一些單糖,也很難在短時間内完成生殖世代,所以量的問題不是最重要的。


    


 


4。了解麵糰的糊化曲綫,掌握溫度對於麵糰澱粉(starch) 的變因:   


 


       一般測試糊化(黏稠度 Viscosity ) 會採用Rapid Visco-Analyzer (RVA) ,這個設備火頭工沒有用過,以下這一篇文章,有一些澱粉(starch) 的測試記錄,提供參考:


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  http://www.ars.usda.gov/SP2UserFiles/Place/36070500/InfoDianehasuploaded/
55thConferencePresentation/Andrew_RossPresentation03122008.pdf


 


      我們可以從第6 頁開始,40-60 度C的曲綫變化,當達到第一個高峰點的時候,粘稠性開始下降,直到Setback開始的點才繼續回升,然後超過九十多度的時候,一去不回頭。。。


 


      我想有經驗的師傅,看到這裡會會心一笑,這不就是湯種的原理嗎?我們老祖宗的燙麵,是一樣的道理,所以爲什麽說湯種的溫度設定在65度C,這是因素之一,我曾經聽説一位老師上課的時候公開批判一位寫湯種的作者,認爲65度C是有問題的,我對於業界這種指名道姓的批判,很害怕,  我的想法是一方面自己多讀點書,另一方面,氣度大一些,即使別人有錯,私底下協助他,不要動輒指名道姓浮上臺面, 烘焙師傅,應該彼此相知相惜,互相鼓勵協助,我們在這個社會上的地位,已經不高,自相攻擊,何苦!


 


     65 度C ,是一個很好的參考點,因爲 這個溫度正好那是 Viscosity Graph 裏頭 Setback 的起點。


 


    了解Viscosity Graph ,可以協助我們,如何操控麵糰的溫度,達到我們期望的黏度值,當然,我們必須遵從第一點提到的 “同時進行” 原則,任意改變溫度,需要考慮的客觀因素很多,宜小心進行。


 


   以拖鞋麵包爲例:


       
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[ 拖鞋麵包含水量都在 80 %上下,採用 poolish 的人,水量加在前置發酵,在發酵的過程可以達到充分的水合,採用 Biga 的人,降低前置發酵的水量,製造無氧發酵的情境,增加風味,把水量加在後發酵,。。。兩者各有特色,都很棒!。。。因爲水量很高,所以溫度控制就很重要,一旦粘稠性加大,麵糰就不容易能產生大氣孔,所以離缸的溫度一般都會抓在22度c以下。 。。。。這樣就可以不用發酵一半,因爲粘到帆布的問題,更換一次帆布。。。]


 


關於離缸溫度,有一位格友Tangerine曾經提供一個網站,介紹 DDT(,Desired Dough Temperature) 的計算方式,分享給大家,火頭工很感謝很多兩岸的朋友,提供火頭工很多珍貴的資料,他們都是我隱形的翅膀。。。。我常覺得自己很幸運,每一次的分享,回饋,往往多過我的付出。。。。感激!


 


http://www.theartisan.net/temperature_control_baking_1.htm


 


也可以參考我部落格裏的文章:


http://tw.myblog.yahoo.com/chang-gong/article?mid=3661&prev=3698&next=-2&page=1&sc=1#yartcmt


 


 



[ 這是烤出來的拖鞋麵包。。。。。]


 



[ 這是火頭工的紅酒桂圓麵包,大約 500 克左右,出爐前糰心溫度達到 96 度,避免外焦内溼,内部不熟的狀況,這裡的控制比較容易,但是有些麵包,内部氣孔較大,差一點點溫度,就會造成糰心溫度過高,而形成麵包内部有些乾,口感會有一些差異。。。]


 


   在Viscosity Graph 的圖形裏頭,96度以上,屬於一去不回頭的點,對於固化麵糰的組織很重要,很多師傅常會嘲笑一些新手  “穿裙子” ,意思就是説,麵糰内部沒有達一定的糰心溫度,離開烤箱以後,一冷卻,受重力影響,麵糰往下陷,底部邊緣產生皺褶,好像穿了一條裙子。。。。


 


5。不斷的嘗試,找出你自己喜歡的PH值:


 


       PH 值影響到的不只是最終麵糰的風味,這個部分非常複雜,還包括了對於酵母的抑制以及對組織的影響。前置發酵的酸度,會直接影響到最終麵糰(final dough )的 PH值,


 



[ 前置發酵的PH值,我經常會控制在5.5左右,這樣在後發酵完成的時候大約會在 5.0上下、但是我看過很多都sourdough的文章,他們在第一個階段,就降到 5.0 左右,最終麵糰的PH值,可能在4.5左右。。。]


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先暫停一下,老闆娘現在在河的東邊呼喚。。。。


 


我得準備進店裏打乳酪蛋糕了。。。。


 


這個夏天,老闆娘親自督陣,乳酪蛋糕賣得特紅火。。。


 


很不公平,如果單純只是店面銷售,麵包絕對不會輸。。。


 


可惜世風日下。。。。


 


母親節。。。送蛋糕。。。。


 


父親節。。。。還是蛋糕。。。。


 


最糟糕的是升遷、退休。。。。。竟然都送起蛋糕。。。


 


爲什麽不送麵包。。。。真是沒道理。。。


 



[ 每次看到老闆娘一望無際的蛋糕,就一肚子XX。。。。以後應該立法規定,所有節日、升遷。。。特別是退休。。。都得送麵包。。。。。。。唉!]


 
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
想辦法找時間。。。繼續完成。。。。


 


唉!來啦! 別吼!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ily 的頭像
    lily

    我思故我在

    lil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